传道书
发布时间:2011-04-24
传道书
作者:湛渴生
2007年1月,2月,3月
目录:
1 所罗门王朝的兴衰 —12月30日–1月5日--------------------------------------------
2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1月6日-12日 -------------------
3 “凡我眼所求的”-1月13日-19日 -------------------
4 存在和时间- 1月20日-26日----------------------
5 再论日光之下的人生-1月27日–2月2日------------
6 富人,穷人-2月3日-9日--------------------------
7 “捕风”-2月10日-16日-----------------
8 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后来呢?2月17日-23日------
9 观察阴暗面-2月24日–3月2日--------
10 “凡你手所当作的事”-3月3日-9日----------------
11 死苍蝇与耍蛇人:日光之下更多的人生-3月10日-16日---------------------------------------------------
12 风的路径-3月17日-23日--------------------------
13 这些事的总意-3月24日-30日-----------------
痛苦的经验
与众不同的是,传道书没有像其他圣经书卷那样,以一种强烈的,奉天呈谕似的肯定语气来开篇(“耶和华的话临到……”), 而是以对生命之虚空的无奈呐喊开始。“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它的开篇不象是出自于耶和华先知的笔下,却更具现代世俗作家的风格。但无论如何,作为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我们相信传道书之所以在圣经中占有一席之地,完全是因为上帝有信息要藉着它来启示给我们。
无 论从哪方面来讲,凡与这卷书有关的,不管是内中的信息,还是其作者,或是其来源,都是颇具争议的。比如说,许多学者断言,该卷书的作者可以是任何人,但绝 非所罗门王。当然,往往同样也是这批学者们,声称但以理书写于公元前二世纪,或认为摩西从未写过创世纪。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介意他们的观点。相反,我们接 受所罗门为作者的假设。这个假设源于基督教会及犹太人的传统、该书本身对所罗门之作者身份的内证、以及怀爱伦的证言。她说:“传道书为所罗门年老之时所著。此时的他,完全体会到了世界所能提供的一切快乐都不过是虚空的,无法满足人心。他在书中说明了,世上的虚空之事如何无以飨人灵魂深处的饥渴。他的结论是,当存感恩之心享受上帝的恩赐,并正直而行,因我们一切所做的,上帝都要审判。”—怀爱伦,《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第1164页。
任何一位读过传道书的人都知道该书的难度。有些经文晦涩难懂,含义不清。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遭遇的最大困难还不在于那些我们所不明白的经文,往往是那些意思明确的经文更加令人费解。因此,掌握一些简单的释经诀窍,将使我们在研究该书时受益匪浅。
首先,该卷书为所罗门晚年所作。他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及对自己背道的怨悔。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所罗门有时会从一个偏离上帝之人的角度来写。如同现代作家一样,他的写作手法很随意,往往是笔随意行。在这卷书中,我们就是通过这双远离上帝的眼睛来透视人情世故的。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这类经文时,我们最好恭听《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上的话:“传道书中所记载的,这部分与所罗门在背道时期的人生经验及哲学有关的内容,并不代表圣灵的精神和旨意。但它们却是在圣灵的感动下,对所罗门那个时期之思想及行为的真实记录(参《先知与君王》,第79页)。这一记录是对错误思想行为的严肃警告。这样的经文,不当被断章取义地使用,来教导圣灵从未启示要教导人的所谓的真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卷 3, 第1060页。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哪些经文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呢?这就牵涉到了研究传道书的第二个原则:我 们必须结合整卷圣经的教训来研读它。圣经对人生,对死亡及人生意义的基本教训是什么?当传道书的一节经文似乎同圣经的整体思想相冲突时,我们就可以断定所 罗门的观点是在反映一个偏离上帝之人的想法。所以,这些经文不当被用作神学上的理论依据,相反,应当看成是一种警告,让人看到一个忘记了上帝,忘记了他为 我们的创造主及救赎主之人的下场。
归根结底,这正是该书的用意之所在:是上帝在向我们显示,一个不认识上帝的人生是多么地愤世嫉俗,痛苦及虚空。希望通过学习传道书,我们能明白这一点,而不要重蹈该书作者所罗门的覆辙,以那么痛苦的方式去体会这个道理。
湛渴生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全球总会安息日学及个人布道部干事。
- 上一个:上帝家里的家庭们
- 下一个: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合时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