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缸瓦市堂(一堂两用)
地址:北京作者:蔡有才
-
北京缸瓦市教堂历史沿革
缸瓦教市堂原是英国伦敦宣道会所建的礼拜堂。近代最早到中国传教的是英国伦敦会,最早到北京传教的也是英国伦敦会。1861年传教士雒魏林以英国使馆官员的名义在北京设立医院兼传教。1863年英国伦敦会又派传教士杜德珍来北京传教,在缸瓦市租房子成立医院,也用作教堂,一面行医一面传教。1903年3月16日,英国伦敦会又用当时通用的松江银二千一百两,在缸瓦市从私人奎瑶手中购地而建堂,当时教堂分南北两院,南院占地1.93亩,房32间半,有小礼拜堂一座,用做副堂和牧师住宅;北院3.32亩,房54间半,有大礼拜堂一座。
1922年改建新堂(就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主堂),实行自立自养,并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在教堂南院开办仁济医院;北院为翠文小学。形成教堂、医院、学校为一体的格局。
1919-1928年,本堂工作由宝乐山先生(满族)负责。
1929-1949年,缸瓦市堂又石云浦牧师(满族)主持工作。
1950-1958年,由吕仲岩牧师继任本堂工作。1951年,向政府登记时,有工作人员4人,义工11人,信徒120人。李克先生从神学毕业之后,即到缸瓦市堂协助吕牧师一同工作。
1958年后,北京基督教各宗派举行联合礼拜时,称缸瓦市堂为北京基督教西堂。此期间由刘仲和牧师负责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缸瓦市教堂被迫停止聚会。
1980年7月18日恢复礼拜,祁廷铎牧师任主任牧师,后调任北京燕京神学院为副院长。
1986年-1993年,杨毓东牧师为主任牧师。
1993年-2002年,于新粒牧师为主任牧师。
2002年至今,杜凤英牧师为主任牧师。
在解放前后和文革期间,陆续有居民入住缸瓦市教堂,到现在归属教堂使用的房屋只有大礼拜堂和附属房屋,仅占原来的五分之二。
1996年,为缓解聚会压力,在主堂的南侧扩建了副堂。
1986年安息日聚会,1989年朝语聚会相继借用缸瓦市教堂做礼拜,形成一堂三会的模式。
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牧师是赵续尧牧师,他还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三自委员会副会长。
- 上一个:没有了
- 下一个:北京市复临安息日会大兴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