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三十六计》何为上计?
作者:林孔华 丨 来源:本站原创 丨 发布时间:2017-09-27
——《圣经》中的兵法
谈及兵法,中国人特有自豪感,誉满天下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就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谈资,它们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精华,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与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影响深远。相较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显然更为中国人所熟识,几乎人人都能脱口而出那么几计,再不济的中国人,也会溜出一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中国人敬佩足智多谋的谋士,他们在历史传记与传奇故事中出尽风头,孙膑的印象比齐威王更深刻;诸葛亮的段子比刘备更出彩;刘伯温的名声比朱元璋更显赫。中国人善于用计,似乎是融入骨子里的本能,对智谋的运用涉及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官场、沙场、商场、情场、名利场,无处不战场;有人形容中国人"眼神的转动,嘴角的微笑,眉毛的扬抑,都是表示某种符号的方法";干杯可能是"抛砖引玉",训狗可能是"指桑骂槐",上厕所可能是"走为上策"。中国人喜欢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电视剧,无论是宫斗、宅斗、情斗、职场斗,譬如《回家的诱惑》、《大宅门》、《宫心计》、《美人心计》、《金枝欲孽》、《甄嬛传》、《步步惊心》等,尤其是女观众,守着电视彻夜不眠,大呼过瘾。
中国的三十六计根据敌我形势分作六套,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第一套胜战计:我强敌弱、占据绝对优势时的计谋;第二套敌战计:势均力敌情况下提升战斗力的计谋;第三套攻战计:处于进攻态势、以攻心为上的计谋;第四套混战计:战局混乱、僵持不下时乱敌分寸的计谋;第五套并战计:敌我双方军备相当,伺机兼并敌方主力的计谋;第六套败战计:敌众我寡、身处劣势之时求自保的战略。每套六计,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圣经》虽然不是兵书,但记载很多兵法。曾有人参照中国的三十六计,撷取《圣经》所记载的故事,写成《圣经的三十六计》一书,可见《圣经》兵法之精妙绝不逊色于中国的三十六计。
《圣经》中不乏经天纬地的贤君,文韬武略的将帅,足智多谋的良臣,骁勇善战的勇士,舍身取义的志士;也不乏昏庸无道的暴君,阴险狡诈的小人,叛道变节的逆臣,穷凶极恶的凶手,诡计多端的损友等等,在《圣经》的时空舞台上演绎善与恶的交锋、正与邪的较量,战场厮杀、朝堂争夺、乡野追命、手足相残、朋友交恶,使得《圣经》故事充满张力,惊心动魄,精彩纷呈,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