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伟大的教训
那时,宗教在犹太人中,已经差不多变成仪式了。他们既不是诚实敬拜上帝,就失去了上帝之道的圣灵能力,因此只好拿各种仪式和遗传规例来填补了。
只有基督的血才能洗净人的罪孽,只有他的能力才能使人停止犯罪。但犹太人却依仗自己的行为和他们的宗教仪文,想要得救。因为他们热心于这些仪文,就自以为义,自以为配进上帝的国。然而他们把希望都放在世界的尊荣上。他们盼望的是资财和权柄,并将这些当作他们虚伪虔诚的报酬。他们盼望弥赛亚在地上建立国度,如同有大权柄的王辖管万民。盼望他降临的时候,他们可以承受世上的各种福气。
耶稣知道他们的盼望必将变为失望,他来要将比他们所求的更好的东西教训他们。他来要使人重新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他要传讲一种纯洁的内心宗教,这种宗教乃是表现在纯洁的生活与神圣的品德之中。在山边所发八福的宝训里,他阐明上帝所最看为宝贵的是什么,以及能带给人以真正快乐的是什么。救主的门徒已经受过拉比教训的影响,所以基督先要教导他们。他所给他们的教训,也是给我们的。我们也需要学习这同样的教训。
基督说:“虚心的人有福了。”虚心的人就是那些知道自己罪孽和缺乏的人。他们知道靠着自己不能行善。他们渴望上帝的帮助,这样,上帝的福气也就能赐给他们了。“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心灵谦卑人的灵苏醒,也是痛悔人的心苏醒。”(赛57:15)
“哀恸的人有福了。”这里所说哀恸的人,并不是指那些怨天尤人及满面愁苦的人,乃是为己罪深切懊悔,并求上帝饶恕的人。上帝必白白饶恕赦免这样的人。他说,“我要使他们的悲哀变为欢喜,并要安慰他们,使他们的愁烦变为快乐。”(耶31:13)
“温柔的人有福了。”基督又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太11:29)当他被人恶待的时候,总是以善报恶。在这事上他已给我们立了榜样,我们应当照他所行的去行。“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这里所提的义就是正义,也就是服从上帝的律法,因为在那律法之中,含有正义的原则。圣经说,“因你一切的命令尽都公义。”(诗119:172)基督用自己的榜样来教导人服从那律法。他的生活显出了那律法的公义。当我们在心思言行上效法基督的时候,那就是饥渴慕义了。
如果我们切实渴望要像基督一样,这是可能做到的。我们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像他的生活,也可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上帝的律法。圣灵要把上帝的爱带进我们的心中,这样便使我们乐意实行他的旨意。
天父愿意将他的圣灵赐给我们,比父母把好东西给他们的儿女更甚。他的应许是,“你们祈求就给你们。”(路11:9;太7:7)凡饥渴慕义的人,“必得饱足。”“怜恤人的有福了。”怜恤人,这意思是说,应当待别人过于他们所配得的款待。上帝待我们就是这样,他喜爱显示慈悲。他对于忘恩和做恶的人,仍然显出慈爱。
他教训我们也当这样彼此相待。他说;“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4:32)“清心的人有福了。”上帝重看我们的真实内在,过于我们的嘴唇。他不顾我们的外表怎样美貌,乃是要我们的内心纯洁。这样,我们的一切言行就要成为正直了。
大卫王祈祷说,“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诗51:10;19:14)这样的祈祷,应当作为我们的祈祷。“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凡有基督柔和谦卑之精神的人,必是叫人和睦的。有了那样的精神必不至引起纷争,也没有忿怒的回答。他必带给家庭以慈祥的气氛,并且造福四围的人。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太5:3-10)基督知道自己的许多门徒,将要为他的缘故下到监里,并有许多要被杀害,但他却告诉他们不要因此悲伤。没有什么能伤害那些敬爱和跟随基督的人,耶稣要随处与他们同在。他们也许要被人杀害,但主却要赐给他们无穷的生命,及永不朽坏的荣耀冠冕。
别的人从门徒的身上,将要认识这位亲爱的救主。基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太5:14)那时耶稣快要离开世界,回到天上的家里去。但门徒要把他的爱教导人,他们是要在人间做世上的光。
灯塔里的灯,在黑暗中发出亮光,引船安稳进港;照样,基督的门徒也要在黑暗的世界中发光,引人归向基督并进入天家。这就是基督一切的门徒当作的工。他将他们召来与他合作,去拯救别人。基督的听众希奇他的教训,基督就多次重述给他们听。一次,有个律法师来问基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他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那位律法师未曾这样行过。他晓得自己没有爱过别人像爱自己一样。他不但不思悔改,反倒要找理由来为自己的私心辩护。因此他问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路10: 25—29)
祭司和拉比们时常为此辩论,他们不把穷人和愚民当作他们的邻舍,也不向他们显出仁慈,基督不与他们辩论;他却讲述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作为回答。他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往耶利哥去。那条路崎岖难行,并要经过一段荒凉偏僻的地带。他在那里被强盗抓住,夺了他一切所有的,并把他打了个半死,丢在路上。
当这人躺在那里,有一个祭司和一个利未人,先后从耶路撒冷的圣殿出来,路过那里。他们没有帮助这可怜的人,而从路那边过去了。这两个人已经被拣选在上帝的圣殿里服侍,他们应该效法上帝,满有慈悲仁爱,但他们的心却冷淡麻木。过了不久,有个撒马利亚人行近那里,撒马利亚人本是犹太人所轻看恨恶的。没有一个犹太人肯把一口水或一块饼给撒马利亚人,但这个撒马利亚人却没有这样的思想。也没有想到强盗或许正盯着他呢。那里躺着一个陌生人,留血等死。这撒马利亚人就脱下衣裳,缠裹了破口,给他酒喝,并抹油在他的伤处,扶上自己的牲口,送到客店,终夜看护。
第二天早晨,临走之前他付钱给店主,托付店主照顾,直到他健康复原。耶稣讲到这里,随即转过身来问那律法师说:“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律法师回答说,“是怜悯他的。”随后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路10:35-37)耶稣的教训,是叫我们明白凡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就是我们的邻舍。我们待人,正如我们愿别人怎样待我们一样。这个祭司和利未人遵守上帝的律法是假冒的,撒马利亚人才是真的遵守了上帝的律法,他的心是慈悲仁爱的。在照顾受伤的陌生人上,他显出了爱上帝和爱人的心。因为上帝喜欢我们去向别人行善。我们若爱四围邻舍,这就显明我们有爱上帝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