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夫人虽然终其一生都关怀她周围之人的需要,但是有些时候这些需要却带来特别沉重的压力。下述内容无意对此作出详尽的说明,只是提出她偶尔记在日记或信函中的一些典型经验。所摘录的这些内容介绍了她慈善工作的广泛园地,侧重于她生活经验的两个时期,一个相当早,一个比较晚。{WM 321.1}
在1859年日记的片段中,我们看到怀夫人是一个三十一岁的母亲,有三个活泼的儿子,要从事家务、写作、旅行、讲道,同时还帮助她周围受苦或在危难中的人。我们注意到她在1890年代在澳大利亚期间经历了长时期严重的抑郁,各方面都有令人心碎的需要。此外读者还会发现许多内容有助于追踪她整个一生慈善活动的蛛丝马迹。{WM 321.2}
读者会观察到怀爱伦日记的条目是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有时用短语,常用现在时。读者肯定还会看出,怀爱伦记载自己每日活动的纯传记内容并不构成对教会的指示,所以不应被认为是权威性的证言。摘自怀爱伦信函中的传记参考也是这样。然而,怀爱伦的榜样确实加强了她的训导。{WM 321.3}
怀夫人心中的重担、她感到自己有责任照顾周围受苦和有需要的人,以及她虽然似乎总是受到有限资源的牵制,却恳切地提供帮助,这一切应该鼓励每一位安息日复临信徒更热心地参与慈善事工。——编者。){WM 321.4}
怀爱伦蒙指示要树立一个榜样——我结婚之后蒙指示,我必须对那些无父无母的孤儿表现出特别的关怀,先亲自照管一些孤儿,然后再为他们寻找家庭。这样,我就会给别人树立一个他们能做什么的榜样。{WM 321.5}
尽管需要时常出行,还有大量东西要写,但我还是收养了一些三到五岁的儿童,照顾他们,教育他们,训练他们承担责任。我不时把十到十六岁的男孩接到我的家里,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怀,训练他们服务。(从年轻时曾在怀家住过多月的两位工人的笔下,我们得到下述说明,是他们亲眼目睹的。——编者。
“怀夫人不仅是她丈夫的好参谋,防止他犯会伤害任何一部分圣工的错误,她自己也极其小心地身体力行她所教导别人的事。例如,她常在公开的谈话中详述照顾孤儿寡妇的责任,给她的听众引证赛58:7-10;她也例证了自己的劝诫,把赤贫的人接到自己家中吃住、穿衣。我记得很清楚,曾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寡妇及其两个女儿作她家的成员。此外,我还知道她向穷人分发了价值数百美元的新衣服,是她特意买来分给他们的。”——J. O.柯利斯,《评论与通讯》1923.8.30
“怀长老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博爱的人。他总是住在一个大房子里,但是却没有空的房间。虽然他直系亲属很少,但他家总是住满了寡妇及她们的儿女、贫穷的朋友、贫穷的传道弟兄以及那些需要一个家的人。他的家和他的钱夹总是敞开的,他随时准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确实以自己宽宏大量的慈善心肠和慷慨大方的精神给我们教会的人树立了一个极其高贵的榜样。”——《医疗布道士》1894.2.)我感到有责任把每一个教会里的人都应觉得有责任去做的那项工作摆在我们的人面前。{WM 321.6}
在澳大利亚时,我仍旧坚持这项工作,把有危险遭受试探以致丧失灵魂的孤儿接到我家里。——《评论与通讯》1906. 7.26. {WM 322.1}